春萵筍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
當前正是春萵筍生產管理的關鍵時期,也是常見病害的高發期。近日,保定定州市蔬菜站的技術人員對塔宣村萵筍種植基地進行了考察,發現存在的問題還真不少,霜霉病、病毒病、裂口等幾種病害發生較為普遍。現把常見病害的田間癥狀及防治方法介紹給大家,供菜農朋友參考。
一、莖崩在萵筍膨大中后期,內莖縱向裂開,有的深達莖的中部,裂開的部位呈黃褐色,易腐爛。產生的原因在于水肥供應不均勻、土壤過干過濕,在內莖接近成熟時,外皮已木質化,此時大量澆水,外皮不能隨之膨大而裂開。
防治方法:科學運籌肥水,經常保持田間濕潤,一般10天左右澆水一次,并增施磷鉀肥。
二、霜霉病該病是當前萵筍生產上一大主要病害,主要侵染葉片,幼苗發病后變黃枯死,成株期發病,葉片自下而上發病。初期葉上生淡黃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,潮濕時葉背病斑長出白色霉狀物,有時霉層可蔓延到葉子的正面。后期病斑枯死變為黃褐色并連接成片,致全葉干枯,有時病菌能侵染到莖部,引起莖部變黑。
防治方法選用72%杜幫克露600—800倍液或58%的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霧,7—10天一次,注意要交替用藥。
三、病毒病苗期與成株期都可發病,表現為花葉、畸形、黃花、矮縮、壞死等多種癥狀,病株發育不良,嚴重降低產量和品質。葉片表現為葉色淡濃相間的斑駁,出現明脈、斑點和花葉癥狀,病葉皺縮,葉緣不整齊或發生缺刻,有不同程度的矮化,有時葉片上出現黃色和褐色壞死的斑點或細脈變褐。
防治方法在播種前用溫湯浸種法或磷酸三鈉對種子處理,此外還可選用病毒a、植病靈配對綠風95或蕓薹素等植物調節劑,增強植株的抗性。
四、菌核病多從莖基部發病,并逐漸向上向下擴延,引起表皮腐爛。病斑表面有棉絮狀菌絲,內有黑色鼠糞狀菌核,病株上部很快萎蔫死亡。經風雨傳播,病菌從植株衰老部位侵入。低溫潮濕、密度大,可促進發病。
防治方法選用50%的速可靈1500倍液或40%菌核凈1000—1500倍液噴霧。
五、抽薹表現為莖稈細長,葉片節間拉長,葉片薄而小,外皮厚而肉少,食用價值不高。產生原因一是肥料供應不足,尤其是底肥不足,抑制了肉質莖的膨大。二是水分供應不足。另外氣溫過高等因素,也容易導致抽薹。
防治方法:施足底肥,水肥管理要適當,育苗期要掌握適宜的溫度。